2015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摘要

本报告为中国国知局针对2014年底前有效专利之专利权人,包含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个人等四类专利权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分析不同类别的专利权人在研发活动、专利运用情况以及专利保护情况的行为差异,并统计历年趋势变化。

研发活动

调查显示专利研发周期在3年以下的申请人高达83.1%,其中企业的研发周期以1-2年较多,个人的研发周期则多在1年及以下,而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分布情形接近,专利研发周期较长,集中在2-3年,具体请见Fig 1。
fig-1

Fig 1 专利研发周期 (%)

绝大多数的研发项目平均投入在100万元以下,其中企业跟科研单位的分布较为接近,在100-500万的投入比例较高,而高校及个人则是有相当比例的申请人说不太清楚研发项目的平均投入资金数额,具体请见Fig 2。
fig-2

Fig 2 研发项目的平均投入 (%)

专利运用情况

在有效专利中,以企业的实施率最高(68.6%),其次为科研单位(41.6%)与个人(40%),其中,主要实施方式为用于生产产品并投放市场,产品化专利所占比率,仍然以企业最高(52.3%),其次为个人(28.6%),科研单位的产品化专利比率较低(12.1%),显示科研单位实施专利的方式与其他类专利权人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请见Fig 3。
fig-3

Fig 3 专利实施(蓝)及产品化专利(红)比率 (%)

调查显示专利授权由专利权人类型来分析,个人的授权比率较高(11.9%),其次为企业(9.9%)与科研单位(5.9%),而由专利种类来分析,设计专利的比例较高(12.1%),而发明跟实用新型专利差距不大,发明略高一些,具体请见Fig 4。
fig-4

Fig 4 专利授权比率(%)

专利保护情况

根据统计,遭遇过侵权的专利权人占整体的14.5%,其中以企业与科研单位较多,分别有18.4%以及14.6%,而高校最少,仅有5.5%。遭遇侵权后,有38.2%的专利权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其中以高校所占比例最低(15.7%),其余三类专利权人中,未采取行动的比例均超过高校的2倍。在不同的维权行为中,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较平和的处理方式,即「发出要求停止侵权的律师函」,比例分别为34.6%、27.8%和25.3%,而高校则倾向以「既请求过行政机关处理,也向法院提起过诉讼」和「请求行政处理」,比例分别为35%与30.3%,具体请见Fig 5。
fig-5

Fig 5 维权措施 (%)

趋势变化

近十年专利实施率的波动范围在57% – 75% 之间,历史最高水平出现在2012年有74.1%,但在2013年专利实施率开始回落,到2014年时已经下降到57.9%,成为近十年最低水平,具体请见Fig 6,其中浅蓝为未实施比率,深蓝为专利实施比率。
fig-6

Fig 6 2005-2014 年专利实施历年状况(%)

调查显示,近五年专利权人遭遇侵权的比例显著下降,可以判断国内侵权行为泛滥的状况开始扭转,其中企业遭遇侵权比例由2010年的36.3%下降到2014年的18.4%,高校由30%下降到5.5%,科研单位由36.5%下降到14.6%,而个人由2011年的21.6%下降到2014年的11.4%,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具体请见Fig 7。
fig-7

Fig 7 2010-2014历年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比率 (%)

参考数据源:
(1)2015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http://goo.gl/yl8qkz

作者:
郭意君,PIIP项目负责人